1.模型参数
模型的长和宽分均为0.15m,在模型中部有一条节理将整个模型分成两个块体。
单元本构:摩尔-库伦塑性模型(Mohr-Coulomb plasticity model)
节理本构:连续屈服模型(continuously yielding model)
1.b_den=0.002514
2.b_bu=20200
3.b_sh=14150
4.b_coh=24.61
5.b_ten=2.78
6.j_coh=0.2
7.j_kn=1e5
8.j_ks=1e3
9.j_fric=30
注:块体参数和节理参数的取值没有实际意义,为测试所用。单位为:m-Mpa-Gg-s
剪切速度设置为:1e-3m/s
剪切位移设置为:5mm
法向压力设置为:1Mpa
边界条件设置为:下部块体底部完全固定,左右边界X方向固定。
2.历史记录
记录了剪切位移、节理上的平均法向应力、平均剪切应力、节理的接触长度
在剪切过程中,由于计算的节理平均剪应力没有考虑方向,导致为负值
3.结果分析
最终状态图:
剪切位移与剪切时间:
平均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图:剪应力最高接近0.6Mpa,并没有出现剪应力的强化到弱化的一个过程。
平均法向应力与剪切位移:法应力1Mpa稍有增长,基本维持在1Mpa
节理接触长度与剪切位移图:由于剪切的作用,节理的接触长度出现下滑,与实际相符
模型的两个方向的应力云图、Y方向应变云图、位移矢量图:
局部X方向的应力达到了3Mpa,为上部块体的左下角角部位置
局部Y方向压应力也达到了2.5Mpa,为下部块体的右上角角部位置